世界第2大帝企鹅繁衍地基本消失 企鹅宝宝溺亡

2006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帝企鹅日记》

曾打动过全球亿万观众

绝美的极地风光

帝企鹅的美丽可爱……

这些都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但人们最为之震撼的

是这部纪录片详细记录了帝企鹅

从每年4月开始,历经13个月

为生存和繁衍而走的艰苦旅程

13年过去,你还记得

那些帝企鹅找到了栖息地冰块时

一跃上岸的美妙姿态吗?

你还记得,为了抵达栖息地

善泳的它们不得不放弃海水惬意生活

来到冰面上艰难行走的样子吗?

你还记得

在产后就需要一刻不歇赶回海里

去为孩子找食物的企鹅妈妈们

与丈夫们的离别之景?

你还记得

企鹅爸爸们是如何在极地低温下

数月不吃不喝,

靠着在冰层上相互依偎取暖

最终顽强护住了企鹅蛋

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然而13年后

全球媒体却在争相报道这样一件事:

世界上第二大的帝企鹅繁衍地

已基本消失

在威德尔海哈雷湾,

《帝企鹅日记》中所描绘的那个震撼景象

已经不复存在……

根据由英国南极调查局(BAS)

在4月25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

自从2016年,

强烈厄尔尼诺引发的反常天气,

使得威德尔海哈雷湾的海冰破坏以来

3年时间里,这片过去每年平均要容纳

14000-25000对成对帝企鹅的栖息地,

已经没有孵化出任何新的雏鸟。

“繁殖地已经几乎消失。”

大家都知道,

帝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体型最大,最重的

它们被认为是最能反应气候变化的物种之一

因为它们的繁殖地在海冰上

如果海水变暖,海冰就要融化

没有了海冰,那企鹅就没有了家

繁衍生息,也就成了问题

之所以企鹅一定要到冰层上去繁殖

是因为刚一出生的企鹅宝宝

身上还带着绒毛

根本不会游泳

直到它们褪去绒毛,换成羽毛之前

它们都只能在海冰上,靠父母喂食生存

所以每年4月,

成年帝企鹅就一定要找到一片

能够一直到12月都不化的冰层

因为到12月,企鹅宝宝才能下水

而一旦冰层在此之前融化或崩塌,

它们就会坠落海中

性命不保……

然而,2016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暖风暴

席卷了威德尔海哈雷湾

巨大的冰块坠落,冰层融化

科学家利用人造卫星的照片还发现

该区域的布伦特(Brunt)冰架边陲

已经崩塌

这次灾难造成了

数以千计的帝企鹅宝宝的

集体溺亡

而成年帝企鹅们则在一边

眼睁睁地看着惨剧发生

根本无能为力

其实在科学家此前的60年研究中

哈雷湾所在的这片布伦特冰架

其海冰情况一直都稳定而坚固

全球帝企鹅总数量的5%-9%

都在这里栖息

但根据科学家们的观察

在2016年的暖风暴劫难之后,

这片曾经热闹的繁殖地

再也没能恢复起来。

过去,科学家们可以轻易通过卫星

在这片茫茫雪地上找到企鹅的排泄物痕迹

从而估计帝企鹅的数目

然而,在2016年后,

他们再没能找到这样的痕迹……

整个繁殖地

似乎是一夜之间就消失了……

“2016年之后的海冰没能再回到过去那样稳固,现在只要10月和11月来点暖风,就全部被吹没了,过去稳固的冰层,现在根本站不住脚了。”

牛津大学企鹅研究学家Tom Hart说:

“当然,海冰并非一成不变的,海冰有时凝结有时融化是正常事,帝企鹅在某种程度上也适应了这种变化。但我们现在对南极洲的担心,其实在于,这种变化的频次,已经超出了我们过去所经历的范围。”

BAS的科学家们认为,现在有两种可能性

一是成年帝企鹅之后已经停止了繁衍

二是它们迁徙去了另外一片繁殖地

科学家们指出,哈雷湾附近的另一处繁殖地Dawson-Lambton近几年看到了明显的数量增长,其中很多也许就是来自哈雷湾的“环境难民企鹅”。

对于为什么在灾难后布伦特伦冰架没能恢复

科学家们现在还不能判定原因

但研究组认为,此事确实指出了

日益变暖的南极洲会对帝企鹅生存

带来怎样的影响。

调查者Peter Fretwell表示,科学家们此前普遍认为,由于威德尔海哈雷湾处于极寒的地方,这里应该是对海冰融化“免疫”的地方。

“我们以为,至少在这里,帝企鹅是安全的。但我们想错了。”

世界最大冰架

正在飞快融化

与此同时,包括新西兰科学家在内的一支国际科考队从南极Ross海域发回了一条更加令人不安的消息:

世界上最大的冰架正在以前所未有、此前预料之外的速度飞快融化。

Ross海域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它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冰架Ross Ice Shelf。

这个冰架的总面积和西班牙差不多大,其北端与海水相接的地方,厚度有200-250米厚,而在覆盖到南极大陆的部分,冰架最后可达到1000-1500米厚。

科考队通过钻孔、遥控潜艇、雷达探测等方式,对该区域的海底和冰层状况进行了4年的检测。

观测结果令人心情沉重——

在4月29日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科学家指出,这个的冰架,融化的速度是冰架平均融化速度的10倍。而加速融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海洋表面的太阳热能。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冰架融化主要是因为海洋内部的暖流造成,而这一次的发现,似乎再次佐证了一个重要推论:

全球变暖让越来越多的冰层融化,而深色的海水可以迅速吸收太阳热能,然后造成更多冰层融化,从而让全球变暖进入恶循环……

有生之年

可能看到北冰洋全部融化

南半球的情况令人沮丧

而开始进入夏天的北半球

形势也依然不乐观

根据最新的报道,北冰洋的海冰数量已经减少到有记载以来的最低值了。

通常来讲,海冰会在北半球进入夏天后,融化一部分,然后冬天又再结成冰。而那些挺过了夏天没有融化的冰,则会越来越厚,越来越经得出考验。

但最近几十年来,夏天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冰融化,连原本能够“坚守”的“老冰”也化了,到了冬天,也只能凝结成更薄更脆的“年轻冰。”

这样说着大家可能没什么概念,

美国科学家Bob Henson直接在社交媒体上po了一张表

这张表记录了过去历年来,北冰洋3月到5月冰融的情况。

可以看出来,近30年来,冰融的时间越来越早,速度也越来越快。

他专门标出了2019的那根线——几乎断崖式的走向。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指出:

在本世纪内,北极在夏季肯定会全面解冻。

白令海峡结冰程度已至历史最低

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一个好消息。比如,航运业可以直接通过白令海峡走北极航线,比传统的苏伊士运河航线快多了,贸易肯定能大发展。

还有一些人认为,旅游业也能大发展,以后从中国都能坐船去看北极光了。

然而,依赖海冰生存的北极熊,正在被活活饿死。

早已有科学研究指出了海冰在北极熊饮食中的重要角色:海冰为北极熊提供了猎食海豹的可能,它们在浮冰间跳跃穿梭,仿佛小汽车在一条通往盛宴的高速路上驾驶。

失去冰层,大大限制了北极熊的猎食范围。

此前已经有很多照片,拍下了如今北极圈里饥肠辘辘的北极熊。

无法通过海冰找到食物的它们,只能入侵到人类活动的地方,靠垃圾求生……

最近又有新研究指出,海冰的作用可并不是猎食通道那么简单,它可是北极食物链中的基底:

原来,冰面之下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藻类,这些藻类,养活了海洋中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又养活了各种各样的鱼虾,鱼虾则被海豹、小鲸鱼吃掉,而北极熊,又会猎食海豹……

目前科学家已经在北加拿大的3个北极熊群体内,发现了藻类成分,证明了这个食物链的存在,

可见,如果没有了海冰,就没有了藻,整个北极圈的食物链就失去了基底……

下一个遭殃的

也许就是人类

当然,受到冰融化威胁的,并不只是两极动物。

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下一个遭殃的就是人类。

首先,海冰融化,两极颜色由白色变为深色,更加吸热,从而加剧全球变暖,使得基于陆地的冰川也会融化,最终导致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滥等等灾难,近海低洼带居民们的生活岌岌可危。

新西兰一些海岸已经出现侵蚀危机

政府表示无法帮海景房业主承担损失

其次,极地冰融化促进两极变得更热,极地气温与中维度的温差减小,继而整个大气环流都会受到影响,已经让人们饱尝恶果的极端天气,还会更加频繁的出现。

此外,还有冻土融化后大量温室效应气体的释放、冻土和冰盖融化引发更多火山爆发、地震等地质灾害等等,都在切实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